近日,128个标准集装箱装着3200吨东北玉米,从湖北宜昌市白洋港下船,坐货车抵达三峡大坝上游秭归港,再坐船抵达上游重庆。这一下一上,顺利实现“翻坝”,全程用时约24个小时,比经由大坝船闸节约近4天。
宜昌市物流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江华介绍,这是三峡枢纽首次开辟集装箱“水运转公路再转水运”(水公水)的翻坝线路,常态化运行后将成为翻坝物流的“主干道”。
据统计,2018年三峡大坝过货量达到1.44亿吨,远超其1亿吨的设计能力,且每年还将增长10%左右。目前,三峡坝区核心区平均每天积压待闸船舶580艘左右,货运船舶通过三峡大坝船闸平均需要5天。
为破解长江物流瓶颈,今年3月份,三峡枢纽商品车“水公水”翻坝转运启动实施。“24小时完成坝上、坝下转运,相比传统的过闸运输方式,从重庆到武汉可节省3天的时间成本。”深圳长航滚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辉算了这样一笔账。
2014年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,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,完善公路翻坝转运系统,等等。
如今,宜昌以三峡大坝为节点,以坝上茅坪港、坝下白洋港为核心枢纽,构建翻坝转运体系,引导货物上岸后通过铁路大分流,或经疏港公路进行翻坝运输小转运,形成“大分流小转运”的多式联运格局。至今,已构建江海铁、江海公、水公水、水水(过驳)4种联运模式,开辟多式联运线路7条。
“今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将达到2万标箱,集装箱翻坝转运3.5万标箱,滚装商品车翻坝运输12万辆,滚装货车公水转运约20万辆,可分流三峡过闸运量共计约800万吨。”江华表示,随着宜昌的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相继落地,一条综合、立体、绿色交通走廊正在形成,将从根本上缓解三峡通道紧张,解决长江水运梗阻“痛点”。